
亞洲音樂節趨勢
ISSUE5 02.INSIGHT (本文為韓文網路雜誌 AAA 授權翻譯轉載)
作者:Cecilia cecilia@alpsinc.kr
(株)ALPS企劃理事。負責 DMZ和平列車音樂節的企劃、節目編排及國際業務。
近年來,亞洲音樂產業的成長速度驚人。除了韓國、中國、日本這些傳統唱片市場的強國外,泰國、印尼等擁有強大音樂內容與龐大消費能力的新興市場也備受矚目。這樣的趨勢同樣反映在現場音樂市場上。以往僅在日本活動的國際級超級巨星,如今開始進軍東亞南部市場,甚至有些藝人選擇不經韓國而直接前往這些地區。這顯示亞洲市場具有強大的觀眾動員能力,並且仍然是以英美流行音樂為主導的大型市場。在亞洲各大音樂節上,越來越常見到國際級藝人的名字掛在主秀名單上。
疫情後的亞洲巡演熱潮
疫情過後,國際藝人湧入亞洲市場的現象並不僅限於韓國。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大型或中型歐美藝人宣布亞洲巡演。這股演出熱潮背後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。首先,過去主要活躍於各自國內市場的亞洲演出主辦單位,開始積極利用區域內的網絡合作。原本與歐美經紀公司、唱片公司、經紀人緊密合作的日本、中國、香港等地主辦單位,意識到必須將「亞洲」塑造成更具吸引力的市場,因此開始聯手推動大型藝人聯合邀約,以鞏固彼此的關係。在這個過程中,亞洲各地的音樂交流活動日益增加,促進了關係的建立與拓展。例如,韓國的 Zandari Festa、MU:CON,台灣的 LUC Fest、GMA,日本的 Music Lane Okinawa,以及泰國的 Bangkok Music City 等展演與音樂會議,如今已成為音樂產業人士必參加的年度盛事。此外,韓國內容振興院(KOCCA)、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(TAICCA)、泰國內容振興院(THACCA)等國家機構的補助計畫,也在推動音樂產業的跨國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由於這些活動大多以 showcase(展示演出)為主,現場音樂產業的相關人士比唱片產業人士更為聚集,促使亞洲各國的主辦單位、經紀人及音樂節策劃人頻繁互動。隨著交流機會的增加,許多新晉演出策劃人與自稱經紀人的人士紛紛出現,也開始聽到許多過去未曾耳聞的音樂節名稱。然而,並非所有新興策劃人或音樂節都能在各自國家成功發展,因此有些人認為這股熱潮可能是泡沫化的現象。在高風險的現場音樂市場中,許多演出無法帶來實際收益,反而更像是一種「浪漫式投資」,藉由在國外演出、與意想不到的觀眾互動來累積作品集,即使最終無法獲利,也願意承擔損失。
音樂節的快速增長與市場變化
新的音樂節不斷誕生,也有許多迅速消失。若在 Google 搜尋「亞洲音樂節」,最先出現的結果往往是某些飯店預訂網站列出的「亞洲十大最佳音樂節」,其中包含了許多標準不明、甚至有些過時的 EDM 音樂節。事實上,即使同樣是音樂節,所屬市場的結構與參與者的屬性仍有所不同。例如,傳統的「搖滾音樂節」或「爵士音樂節」以樂器演奏為主,與 EDM 音樂節這類綜合娛樂型活動有著截然不同的市場結構與受眾取向。然而,至今一般大眾仍難以接觸到更完整、深入的亞洲音樂節資訊,而只能依賴這類簡單的推薦名單,這確實是一件遺憾的事。
亞洲音樂節市場正在蓬勃發展,而業界人士之間的交流也愈發緊密。我們必須共同警惕資本湧入對音樂節社會價值的影響,同時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開發新觀眾,確保他們持續保持興趣。由於音樂節與演出市場風險極高,缺乏完整的統計數據,除了透過實體演出證明其影響力之外,如何在數位世界中展現自身價值亦是一大挑戰。因此,本文最後將回顧 2024 年亞洲音樂節中的幾場值得關注的活動。
2024 年度亞洲音樂節亮點
3 月
韓國 3 月仍處於春寒料峭的時期,但對於南半球的一些國家來說,這正是音樂節的最佳季節。其中值得關注的包括菲律賓的 Wanderland、泰國的 Pelupo,以及印尼的 Joyland Bali。Wanderland 由馬尼拉的 Karpos 製作,以兼具流行與爵士的親民策展風格,以及積極的市場行銷,成為成功品牌化的代表案例。Pelupo 則由曼谷的 Viji 推動,雖然成立時間不長,但以 Wanderland 類似的陣容迅速成長為泰國春季最受期待的音樂節。Joyland 在印尼的雅加達與峇里島兩地舉行,3 月的峇里島版則以精緻的視覺呈現與高水準音樂策展著稱。

5 月
韓國代表性的爵士/流行音樂節 首爾爵士音樂節 於 5 月登場,而同期最受矚目的亞洲音樂節則是印尼的 Java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。此音樂節由印尼企業家兼爵士音樂人於 2005 年創辦,至今仍以家族企業形式運營,並因獨特的陣容選擇而聲名遠播。

7-8 月
這是亞洲的大型音樂節旺季,包括日本的 富士搖滾音樂節(Fuji Rock) 和 Summer Sonic,韓國的 Pentaport,以及印尼的 We The Fest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4 年日本 Summer Sonic 首度在曼谷舉行授權版 Summer Sonic Bangkok,但未能引起太大迴響。此外,馬來西亞的 Good Vibes 因 2023 年的爭議事件而連續兩年停辦,未來發展仍不明朗。

11 月
亞洲進入較為平靜的音樂節季節,但東南亞則迎來另一波演出高峰。香港的 Clockenflap、印尼的 Joyland Jakarta,以及泰國的 Maho Rasop Festival 都在這個時期舉行,並以獨特的策展風格受到業界矚目。

展望 2025 年,亞洲音樂節市場將持續成長,新的大型音樂節已在籌劃之中。與其擔憂市場泡沫,不如關注亞洲整體演出與音樂節產業的擴展,以及業界人士間愈加緊密的合作與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