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ists.tw

2025 年 3 月 16 日

音樂產業動態

SXSW 2025:亞洲音樂突破與政治抵抗的雙重現場

政治抵抗的餘波:軍方贊助爭議的轉折 2024年 SXSW 因美國陸軍與國防企業贊助引發全球藝人抵制,2025 年音樂節宣布取消美國陸軍與 RTX Corporation 的贊助,反映監管壓力與社會輿情的影響力。 亞洲音樂突破:文化多元性與商業機遇的平衡 產業界評價與效果 台灣音樂人:文化多元性與國際化突破 Taiwan Beats Showcase 參演陣容: 產業影響: 韓國:科技創新與音樂的交融 KOCCA Pavilion 亮點: 產業爭議: 日本:偶像團體的國際突破 PSYCHIC FEVER 活動: 產業趨勢與評價 SXSW 2025的亞洲音樂人產業動態,呈現科技創新與文化多元性的雙重價值: SXSW 2025的爭議與突破,凸顯音樂節的社會角色:

SXSW 2025:亞洲音樂突破與政治抵抗的雙重現場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Live Nation壟斷風暴:從美國司法訴訟到亞洲文化衝擊的全球連鎖效應

Live Nation壟斷案最新進展:法官駁回部分撤銷請求,案件繼續審理 美國聯邦法院針對Live Nation壟斷案的部分指控做出最新裁決。美國地方法院法官 Arun Subramanian 駁回了 Live Nation 要求撤銷部分指控的請求,允許司法部及多州政府繼續追究其涉嫌壟斷行為的法律責任。 案件背景與核心爭議 此案指控 Live Nation 透過「捆綁銷售」策略,強迫藝人若要使用其擁有的露天劇場,必須同時選用其為主辦商及票務系統,涉嫌違反反壟斷法。Live Nation 辯稱此行為並未直接傷害消費者,而是影響場館、主辦商及藝人利益,因此不應成立。但法官認為,排除性行為可能導致消費者支付更高票價,構成可識別的損害。 法官指出:「Live Nation 的排除性行為旨在維持其對主要票務服務的壟斷地位,消費者因使用這些服務而被超額收費。若原告能證明其被迫支付更高票價,即構成法律上的損害。」 捆綁銷售指控的法律分析 司法部指控 Live Nation 要求藝人若要使用其露天劇場,必須同時選擇其為主辦商。雖然 Live Nation 辯稱並非所有演出都由其主辦,但法官認為,若證據顯示藝人被迫接受此條件以獲得場地使用權,則可能構成非法捆綁銷售。 法官進一步解釋:「若證據顯示主辦商代表特定藝人預訂場館,而藝人是決定演出地點的主導力量,且藝人因使用 Live Nation 場館而被迫選擇其為主辦商,此行為可能構成捆綁銷售。」 未來影響 此案的裁決標誌著司法部及多州政府在打擊壟斷行為上的重要進展,也可能影響現場娛樂產業未來的競爭格局。若 Live Nation 的壟斷行為成立,不僅可能面臨巨額罰款,其市場主導地位亦將受到挑戰。 美國司法部聯合30個州政府於2024年5月23日在紐約南區聯邦法院提起反壟斷訴訟,指控全球最大現場演出主辦商理想國演藝(Live Nation)及其子公司 Ticketmaster,以非法手段壟斷美國現場音樂表演產業,損害消費者、藝人及場館權益。 核心指控與市場影響 司法部指控Live Nation透過獨家合約、併購競爭對手、封殺新進業者等策略,違反《謝爾曼反壟斷法》第二款,長期壟斷票務市場。其業務涵蓋演唱會主辦、場館經營、票務銷售及廣告贊助,年營收逾220億美元。 司法部訴求與企業回應 司法部長Merrick B. Garland強調,Live Nation的壟斷行為導致「消費者付出更高成本、藝人演出機會減少、競爭對手被排擠」,並要求分拆Ticketmaster以重建市場競爭。Live Nation則反駁「未獨占票務與宣傳業務」,並指出票價由藝人或場館決定,將「據理力爭」。 美國司法部聯合30個州政府於2024年5月23日對理想國演藝(Live Nation)及旗下 Ticketmaster 提起反壟斷訴訟,指控其透過垂直整合壟斷(演唱會主辦、場館控制、票務銷售三合一)壓縮產業生態,此案被視為繼1982年AT&T分拆案後,美國最重大的反壟斷行動。 壟斷手法與產業傷害 根據訴訟文件,Live

Live Nation壟斷風暴:從美國司法訴訟到亞洲文化衝擊的全球連鎖效應 Read Post »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