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ILMC 37總結:2025年的五大要點
來自世界各地的管理人員齊聚ILMC,討論現場音樂產業的現狀,並總結出一些主要要點 國際現場音樂會議(ILMC)上週在倫敦的皇家蘭開斯特酒店舉行了第37屆會議,會議中的討論將影響未來一年行業的運作方式。 這次售罄的活動吸引了超過1600名專業人士參加,引發了關於諸如頭牌藝人預訂策略、音樂節創新、新興市場、場地多功能性、平衡巡演中的健康等話題的討論。 雖然對話內容廣泛,但以下是來自IQ的本週五大要點: 企業如何支持基層發展? 從ILMC一開始,產業鏈兩端之間的差距就是一個熱門話題。 CAA的Maria May在開放論壇上表示:「我們看到頂端業務和底層業務之間存在巨大差距,底層業務需要更多的支持。我認為確實需要創新。」 英國文化大臣Chris Bryant在他的開幕致詞中表示,支持基層音樂場景仍然是國家政府的優先事項,並強調了其對更廣泛的音樂生態系統的重要性。 他說:「只有在每一代都有剛開始職業生涯的人出現,你才能擁有Paul McCartney和Elton John。沒有什麼比在一個小型場地看到某人最終取得巨大成功更特別的了。我們希望確保我們擁有大型場地和小型場地的混合,在那裡你可以體驗到親密的體驗。」 “我們看到門票銷售的需求一如既往地強勁” DF Concerts的Geoff Ellis表示,對音樂的需求在各方面都很明顯。 他指出:「我們看到(在King Tut’s)門票銷售的需求一如既往地強勁,並且有很多售罄的演出,即使是在一月份,也只有當地樂隊。因此,對基層藝術家和大型藝術家的需求都存在。」 與談者們在“基層巡演:早期策略”中展開了關於我們如何讓藝術家在不同市場繼續巡演的對話,雖然所有人都承認存在挑戰,但也談到了一些樂觀的理由。 粉絲對音樂節的渴望正在演變:組織者能否跟上? 在“音樂節焦點:生存與發展”期間,小組成員深入探討瞭如何克服影響音樂節的無數問題:不斷上漲的藝人費用、高昂的製作成本、惡劣的天氣影響、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潛在的頭條藝人短缺。 策劃強大的品牌形象是本次會議的核心訊息,AEG Present的Jim King(他推廣All Points East、BST Hyde Park和Lido等音樂節)認為,只要有可區分的身份,單日和多日音樂節都有空間。 他說:「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,而且它們都是相關的,但應該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行銷。你正在努力創造一種不同的環境,我認為實現這一點非常重要。」 Slam Dunk的Ben Ray對此表示贊同,他引用說他們的流行龐克/情感品牌讓參與者年復一年地回來:「作為一個專業音樂節,真正喜歡這種音樂的人年復一年地參加。他們去Slam Dunk的年齡會比去露營音樂節的年齡大得多。」 “我們有意識地決定讓我們的陣容現代化” 露營地必須現代化才能讓觀眾留在營地裡,Rock am Ring的Jana Posth證實「現在對露營的期望更高了,它必須不僅僅是一個帳篷和一些草地。」 小組成員指出,市場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演唱會的「音樂節化」,演唱會已經建立了基礎設施和娛樂設施來擴充傳統的演出體驗。 Rock am Ring的Jana Posth以Adele在慕尼黑的轟動駐唱為例:「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唱會,你可以像在音樂節一樣在那裡度過一整天。顯然,人們真的很喜歡這種音樂節和演唱會之間的感覺。」 儘管許多一線藝人轉向舉辦專場演出,但年輕的明星正在幫助填補音樂節頭牌藝人的空缺。 Sziget的Virag Csiszar表示:「這一直很艱難,但我們設法確保了今年非常強大的年輕藝人陣容(包括Chappell Roan和Charli XCX),我很高興看到他們已經達到這個水準。」 King補充說:「我們今年有史以來最年輕的BST陣容,我很難想到有這麼多年輕的頭條藝人的時候——Sabrina Carpenter、Olivia Rodrigo、Noah Kahan。我們有意識地決定讓我們的陣容現代化。」 “基礎設施仍然是一個挑戰” 新的多功能場館將改變全球巡迴演出路線。 […]
ILMC 37總結:2025年的五大要點 Read Post »